比赛:跑在朝圣的路上
四月的波士顿之美无可挑剔,但这却成为我辛苦奔跑的注脚,因为最后一批出发,已经临近中午12点,天气开始燥热、早饭吃得太早、午饭时间错过、跑到中途正是一天最热、时差作祟的时候,加上27个坡度起伏……太多的没想到的困难。然而,观众这样的盛情让跑者们都不敢懈怠。独自跋涉超过42公里的路程,即使是最训练有素的专业运动员也不敢保证不会感到一丝一毫的痛苦,但如果每一秒钟都有人不断叫着为你加油,那光是为了回报他们的熱烈,你也会鼓起所有的勇气,用尽全力向终点奔跑。[详细]
像我一样,有数万人也冲过了那道终点线,尽管对他们其中的某些人来说这无比艰难。在我前方20米,两位跑者搀扶着另一位扭到脚的选手一起跑到终点;一个姑娘在离终点线还有二十米的地方摔倒,志愿者把她扶到轮椅上之后,推着她一起冲过了那条线; 快到终点线时,还有一位选手脱水倒下,有七八位跑友扛着他继续前进。再一次深深感悟,马拉松并不是竞技,在这场考验中,人类对抗的反而是自己,放开胸怀去接纳与拥抱的,是身边的其他人。我在最艰难的27公里遇到田同生老师,当时我因为各种难忍在硬顶。他见到我,用冰块为我降温,一句话立刻舒缓了我,他说,别为成绩着急,安全完赛,好好体会!咱们要向更多的人推广马拉松运动,日子长着呢,自己不能蛮干倒下。就这样,他陪着我一起完成比赛。在穿越近一公里的由著名的卫斯里女校学生组成的波马最有特色的「Kiss Me」尖叫隧道时,我真正理解了马拉松与这个城市文化难以分割的关系!当距离终点700米时,我们拿出带在身上的国旗,一起高擎跑向终点,接受几千人的欢呼。一瞬间,我看到那几千人里很多华人观众惊喜与兴奋的目光。那场景只有不超过两分钟,我觉得会在我脑海里留一辈子。[详细]
城市:智慧的波士顿
波士顿被誉为美国革命的发源地,不少在世界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大事件都在这一舞台上演,或许称其为美国的“延安”亦不为过。1630年,当五月花号记承载着102名殖民者与清教徒抵达距波士顿仅60公里的普利茅斯湾、当东印度公司船只上的茶叶被愤怒的民众倾倒入大海、当莱克星顿打响独立战争的第一枪时,就注定了波士顿这座城市的不平凡之处,美国资深政治领袖亨利·卡伯特·洛奇说:这些政治事件已经影响了整个国家的历史,正在塑造来到这个伟大国家的人民的思想,波士顿在其中扮演了领头的角色。[详细]
波士顿闻名于世的是它的智慧与思想。王石主席曾形容它是「聪明脑袋的集合地」。波士顿被誉为“美国雅典”,是因为在波士顿大都会区拥有超过100所大学,超过25万名世界各地大学生在此接受教育。因为此,他又是一座年轻、文艺、富有活力的城市。波士顿的体育、音乐、传媒、咨询、设计等行业均十分发达。这是一座典型的,因智力产业集中而历久弥新的城市!也更因为此,人文精神,是这座城市的传世之宝。[详细]
这就是波士顿的不凡之处,这座“与上帝之间存在着特别的契约”城市承载的不仅仅是那份形成美利坚几百年的统治根基、作为美利坚合众国成立摇篮的身份,更是承载着自那个时代就一脉相承的冒险、勇气、信仰、智慧与开创精神。波士顿被誉为 “美国精神的发祥地”,实至名归!浪漫主义与实用主义在这里得到了天衣无缝的结合,人文主义更是在这里得到了超越和升华。与不断改变的社会科学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相比,人文精神更加恒久、更加深厚、更加稳定。[详细]
精神:跑者的信仰
提起波马,不可回避就是去年此时此地的恐怖袭击事件。在这无意旧事重提再揭伤疤,伤疤会愈合,阵痛则会升华。组委会在终点附近特设一个“起点”:去年因为爆炸案没有跑完的人,因为爆炸案受伤的人及其家属,都从这里跑向终点。在波士顿这座城市,没有比继续奔跑更好的方式来展示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热衷。如果与穿着马拉松服装胸挂奖牌的人在街上擦身而过,许多人都会鼓掌表达敬意:“嘿,干得好啊!”[详细]
对于跑者,重返波士顿既是朝圣也是还愿,既是一场比赛,更是一段修行。到达终点的我,终于挂上那个百年经典的“独角兽”奖牌,坐在路边,我写下这样一段话:“今天,美国东部时间下午4时许,在118年历史的世界第一的波士顿马拉松赛道上,以5小时的成绩完成了人生第十个全程马拉松。虽然因各种原因成绩不理想,但这却是我最受震撼的一场比赛。36000多名世界各地全程选手,老者八十余岁。整个赛道118年没有改变,27个起伏实在考验人的意志。整个组织工作井然有序,补给充分供应,强悍的海军陆战队和3400多警察周密保卫。最让我感触的是让我重新认识了什么叫做“美国精神”,一个城市沸腾了为体育精神加油,三分之一的市民(约50万)拉家带口,发自内心夹道助威!数万大学生上街服务,喊声尖叫声不绝于耳!所有人脸上洋溢着快乐与简单。跑步中??盲人、老人、残疾人,还有带着逝去亲人照片的,特别是推着脑瘫儿子跑完了全程的父亲!比赛开始之前全体人员对去年爆炸去世的人们默哀致敬。美国老人手里捧着吕令子的照片。这个古老而比赛已经完全融在这个城市血脉里,如清华同方张总说,它「体现出波士顿对马拉松运动的热爱和尊重,强大体育文化和文明令人产生敬佩。我享受了一场激动人心的马拉松赛事,我看到世界最伟大的父亲和父爱,那位马拉松父亲推着脑瘫的儿子,看到了好几位带着假肢顽强奔跑的马拉松选手?」当我和田同生老师手擎国旗冲向终点时,两边观众高喊China,令人无比感动。一个118年经久不衰的比赛,一个有着150所大学、学院的城市告诉人们,什么是智慧城市、人文精神、幸福感、和谐社会以及自信的力量!”[详细]
跋:你可能会离开波士顿,但波士顿永远不会离开你
作为美国最受尊敬的杂志之一,《大西洋月刊》曾在去年波马前后刊出一篇波士顿大学校友柯恩的文章《你可能会离开波士顿,但波士顿永远不会离开你》。他写道,波士顿,这个全美大学最密集的城市,每年夏末秋初迎来来自全美、世界各地的学生,他们在顶尖学术殿堂里学习、思考、阅读、交际。然后,每年夏初,这个城市又送走一批批她孕育过的孩子,到世界各地,开展自己的人生。如此新陈代谢的过程,已有百多年历史,开枝散叶,延伸出的大家庭成员无数。[详细]
我们这批跑者何尝不是如此,每年带着对这一赛事无限的憧憬与向往,从全球各地汇聚而来,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享受优美的原野、体验点对点的快速赛道、迎接空前现场观众的欢呼、体味这一最古老城市马拉松的魅力,然后带着丝丝不舍与惆怅和那种只有身临其境、亲自经历之后才能体会到的精神,静静离去,任千百万思绪萦绕心头。[详细]
回到北京, 程旸说,觉得头脑里全是波士顿。这大约是我们所有人的共同感觉。是什么人如此神魂颠倒?绝不仅仅是一场奋力的长跑,更多的,是城市的精神!世界聚焦的一场狂欢,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描述,上千个不同国家的媒体更是用尽了对“坚强”的描述。圆梦、朝圣、享受文化、狂欢和体育精神、回应恐怖袭击等几个动机几乎可以涵盖90%跑者的追求!如果你没有信仰,请把跑步当成信仰,你的一生都会跑在朝圣的路上!田同生老师有句话挺打动我:跑得越远,就离自己越近。用波士顿马拉松做为过去整一年十次全马的总结,我非常满足。但这,只是我人生奔跑路上的一个分号。[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