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1日,来自世界90个国家的36000名马拉松跑者出现在118届波士顿马拉松赛道上,来自中国的嘉友跑团中有去年因爆炸未见到终点线者,有首次前来"朝圣"的,大家全都安全顺利地完成了比赛。

于嘉:波马,我们都是和自己赛跑的人

我首先会想起的,是一根红色的樱桃冰棍。很滑稽是吧?我从来没有在马拉松比赛过程中吃过冰棍。这是参加波士顿马拉松赛时,一个小观众在跑到37公里左右递给我的。她看得出来我的疲惫,事实上,我觉得路边的每一个人都看到了,这一天是属于波士顿马拉松的纪念日,也是属于波士顿的节日。从起点霍普金顿开始,人们会在自家庭院的门口,广场上、小镇的道路两旁,自发地写出足够振奋人心的标语,或是拿出前一天购买的新鲜的水果,提醒着选手们自己的存在,那种气氛所体现出的热忱和欢愉,就像是庆祝一个城市的新生。

 

于嘉,贾晓萌,毛大庆(从左到右)

队友毛大庆连续亲吻7位女士“影响”成绩

热爱马拉松的人,不会忘记去年波士顿马拉松终点发生的恐怖袭击,中国的马拉松爱好者,同样不会忘记那个仅仅是去终点观看马拉松就撒手人寰的中国女留学生吕令子。但好在,马拉松没有因此减少一个,感谢这项运动的魅力让我们能够延续对它的爱。

而在大洋彼岸,已经举办117届的波士顿马拉松坚强地重新站立起来,等待着参加它第118届赛事的人们。这里的参加者,不仅仅指运动员和工作人员,更包括所有的观众。波士顿马拉松沿途经过8个城镇,人们似乎是在比赛谁给参赛选手的支持更大。卫斯理女子学院门外的女生那著名的“KISS ME”助威传统仍然继续,另一位队友毛大庆甚至因为连续亲吻了7位女士的香腮而影响了自己的成绩。

于嘉冲线

波马跑坡 不断超越

还是说回我自己吧。对我而言,能接受到波马的邀请本就属于意外,对于这个六大马拉松里最悠久的赛事确实是怀着敬意开始训练。如果有雾霾就去健身房练,如果没有就在上下班路上练,以及去朝阳公园和工人体育场外圈跑(很有意思,都号称一圈1公里,跑过才知道朝阳公园一圈是1.2公里,工体则是900米,严谨科学不容易)。没感觉有多疲劳,倒也有犯懒的时候,但看看平均每天睡觉不到5小时的老婆,真的没啥可叫苦的……

训练成绩不错,开始想冲击3小时完赛的目标。自测三次,都比较接近,又乐观地想到自己一个季度没参加比赛,应该会兴奋跑出好状态吧?这便是波马之行我暗自许下的心愿。说实话,我考虑到了第4枪第9组(名副其实的最后一组)出发想要取得好成绩的困难程度,但真正跑到25公里的时候,还是暗暗和自己说了句没想到。

没想到的是坡度的频繁,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去年最后一个马拉松在海南儋州的经历。那之后我很是努力地利用三九天练了跑坡,但许是由于前面过于乐观,配速过快,再加上时差问题,跑过半程感觉力不从心,降低了配速,但仍然无法阻止前程不断超越和那个开局5公里大下坡的“引诱”。或许别人看来,我就像《狮子王》开头时穿越在奔赴荣耀石的诸多猛兽中那只张皇的鹦鹉,想要突出重围,却双翅无力难飞快飞高。[详细]

 

于嘉亲吻印有妻女名字的项链

第一次在赛道看到有人打着我的名字为我加油

最后一组出发的时间是正午11:30分,前几天风吹体寒的波士顿突然升温,到了半程时已经接近23度,这算不上是马拉松的好温度,汗出如浆的感觉渐渐地让我无法忽视。到了10英里处(近16公里),约定好了的小朋友陆洋小两口打着写我名字和嘉友跑所有参跑人员名字的标语牌出现在视野里,这让我有了很大的动力;说真的,跑过9次马拉松,这是第一次有人在赛道边打着自己的名字来加油,那感觉确实不一样,我甚至兴奋地跳起来和他们击掌相庆;“希望”,当时心里想的就是这个词儿。

但这之后漫长的坡度起伏,让重新积攒的动力渐渐开始消耗,尽管半程跑出了自己历史最好成绩1小时31分,但真到了29公里心碎坡处,已然有些难以为继。阳光直射后脑海,竟然有些晕晕的,沿途打着“摸一下会有动力”、“KISS ME”标语牌的姑娘们,请原谅我实在没有兴趣,而绝非是你们没有吸引力;我就这样不停降速,经过一个又一个市镇,直到我看见了那孩子手里的红色冰棍。

 

 

于嘉展示奖牌

赛道上小姑娘递给我冰棍让人感怀

在山呼海啸的加油声中,那个小姑娘怯生生站在长辈旁边,手里拿着一根红色冰棍,不知道该给谁递过去。她的眼睛里满是憧憬和期待,大概是希望有人真的能从她手里直接拿下,不知为什么,我忽而想起了自己幼时的种种未能完成的期待,多么想有个人来成全我啊。好吧,我的确很疲惫很渴,尽管我从来没尝试过在马拉松比赛时吃冰棍。我还是跑到她旁边,接过来,小姑娘又蹦又跳,高兴得和身边的人大喊大叫。那一瞬间,我想起了自己的女儿,我猜想当她懂事以后,如果我真的可以为她完成梦想,她也会高兴得如此这般——动力重新又回来了,还有7公里,可以毫不停止地向着终点最后冲锋,一步不停。

在运动过程当中,整个空间融为一体,人与人彼此的和谐与体贴是如此真挚,这大概是马拉松运动最让人感怀的地方。

 

哈佛法学院和同学们做跑步分享讲谈会

留学生跑步是少数让我难以理解 让更多年轻人参与成为动力

我发起成立的公益跑步团体嘉友跑,一行6人参加波士顿马拉松赛,在调整时间极短的情况下全部平安完赛。夏辉在全程呕吐8次的情况下以3小时57分完赛,贾晓萌则成为中国选手里极少数经历了去年意外,今年又重回波马完赛的一员……我为我的跑友由衷地感到骄傲。而让我更无法忘记的是:我和嘉友跑的成员一起去哈佛法学院和同学们做跑步分享的讲谈会,一调查发现中国的留学生在当地跑步的还是少数,这多少让我们这些沉迷于跑步而无法自拔的“神经病”有些难以理解,要知道,俺们在帝都可是用绳命在跑步啊!对于一个人在如此社会状态下如何能干干净净地排解身边的负能量,运动几乎是唯一的正确办法,跑步又是其中最容易上手的一种,每天上下班也好,在学校的操场也好,包括在工休期间都可以自己锻炼身体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让我高兴的是:我的好老弟,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和俄亥俄州立大学获得双学士学位的篮球小子王嘉安(你们此时此刻看到的大部分照片都出自他手),在听过讲谈会并现场观摩了波马盛况之后,为自己报名了5月18日进行的克利夫兰马拉松大赛。前面提到的哈佛高材生陆洋,也在第二天就去买了跑鞋,并在爱人的监督下开始路跑;另外一位北大毕业的高材生、CUBA女篮全明星中锋赵唐薇,也开始把回国参加北马当做自己的新的目标……这让我自己树立了更强的信心,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推动这样的生活状态发展,会让更多人明白:跑步乃至运动,注定是大众需要的生活必需品。[详细]

身体有障碍的瑞克·霍伊特可以由父亲推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30次波士顿马拉松;54岁的弗洛·阿伦(NBA球星雷阿伦之母)可以以5小时33分7秒完成2010年波士顿马拉松;重达120公斤的新英格兰爱国者队橄榄球明星罗伯·格隆科沃斯基可以完成2014年波士顿马拉松……请问,你还有什么理由说自己不能跑步呢?请注意,不是跑马拉松,而是跑步,只是跑步。一起开始跑起来吧,直到在马拉松的赛场边准备另一个全新的开始。[详细]

用夏辉的话作为波马记的结束语吧:“尽管我们没有一个人制造PB,但是我们全部倾尽全力,用行动在这条历史最悠久的马拉松赛道上,展现了对运动对观众对自己最大的尊重,这就够了。”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